四川某42MW水电融资困境分析
案例背景
四川某42MW水电站,2010年并网发电,利用小时数5100小时/年,年发电收入5000万。根据竣工决算报告,该项目总造价4亿元,建设期资金来源为股东投资1.8亿元、项目贷款2.2亿元。截至2020年初,项目贷款剩余0.8亿、新增各类流贷合计0.5亿元,股东投资1.8亿元基本未收回,无股东分红。
水电站作为“现金奶牛”型资产,却出现了发电9年来从未向股东分红,甚至需要股东通过不断增加流动贷款来维持资金链的矛盾局面。为探寻原因,我们详细分析了其投产发电9年的现金流情况。2010-2019年,该水电站实现发电收入4.2亿元,日常运营开销及固定资产购置支出共计1.4亿元,利息费用支出1.2亿元,银行项目贷款本金偿还1.8亿元。
根据EVA模型,该电站NOPAT (税后净营业利润,Net Operating Profit After Tax)=发电收入-日常运营支出=4.2-1.2=3亿元。从NOPAT角度,该水电站表现出色,充分显示了水电站“现金奶牛”的优势。但是CC (资本成本,Capital Charge)=债务资金成本+权益资本成本=1.2+1.8*15%*9=3.63亿元1。综合计算,EVA=NOPAT- CC=4.2-1.2-3.63=-0.63亿元。因此,综合资本成本(含债权资金成本及权益资本成本)高企,造成了水电站9年来一直为金融机构“打工”的局面。
融资困境分析
根据以上案例,杭州专业猎头公司(爱博强猎头)看出,小水电不仅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存在资金链紧张的问题。具体来讲
第一,资金链紧张:建设期贷款与运营期现金流不匹配,还款需要股东不断补贴。再融资渠道不畅通,只有少量银行流贷。银行流动贷款不仅管理成本较高,且存在断贷的风险。
第二,融资难、融资贵,无法抓住再投资机会:融资渠道有限,股东即使寻找到优质的投资机会,也苦于资金长期被小水电站占用而丧失。
第三,缺乏长期的财务与融资规划:小水电企业融资问题束缚了企业的发展,甚至生存都是问题,业主疲于偿还贷款,无法对企业采取长远的规划。
水电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1、 新能源一体化发展
目前风、光、水三类电源存在互补性,由于水电发电具有稳定性等特性,因此可搭配新能源实现一体化开发,充分发挥水电容量效益。杭州专业猎头公司(爱博强猎头)发现,近年来,抽水蓄能电站也成为了新的发展热点,由于其“填谷”功能,调峰范围可以达到本身装机规模的2倍以上,为风光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2、 兼顾农村中小水电开发
我国农村水电资源丰富,广泛分布于农村、山区地带,具有分散开发、就近供电、不需要远距离高压输电等优势,因此兼顾农村中小水电的开发建设,可以促进农村电气化改造进程,也可协助农村地区实现乡村振兴,巩固脱贫等大好成果。
3、 常规水电站蓄能功能改造
混合式的抽水蓄能对于服务新能源具有时间和位置上的优势,但是新建抽水蓄能电站在空间和经济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使用常规水电站进行混合式抽水蓄能功能改造将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4、 参加碳排放交易,获取碳收益
对于部分有条件的电站参加碳排放交易,除了可以获得额外收益之外,也可促进完善碳市场交易体系,推动我国碳市场的发展,降低全社会整体的碳减排成本。
5、 智慧化发展
杭州猎头公司(爱博强猎头)认为,未来水电运营将会更加智能化、数字化,包括: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电站的智能化、无人化管理;设备厂家与电站的远程维护、监控、实现技术问题的解决;也可上下游电站协调调度,实现优化运行目的等。